(相关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杰臣):“一开始村民都不了解,不是他们管的非要来管一下,这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么?”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走进广西南宁,通过实地走访,感受公益诉讼检察走进普通群众,切身感受数字科技助力检察工作。
2020年11月,在一起非法捕捞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增殖放流中,南宁市良庆区检察院发现八尺江水葫芦过度繁殖、水质严重恶化。通过无人机航拍、勘验现场、实地走访询问、水质检测等方式收集证据的基础上,良庆区检察院通过磋商和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职,同时,探索建立了三市五县(区)协同治理八尺江(库)全流域公益诉讼保护机制,完善了八尺江(库)流域跨区划“大检察”公益保护监督格局。
“一开始村民都不了解,不是他们管的非要来管一下,这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么?”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周爵高告诉记者。但随着检察人员不断深入群众,“检察听证”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村民逐渐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了认知,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我们这个‘亿元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韭菜、紫苏、香菜,之前水质不好,种出来的菜都不好了,村民喝水都是问题。现在河流水质改善了,村民种的菜好,赚的钱多,喝水也放心啦!”周爵高笑着说道。
“除了治理好了一条江,我们还做了一件事儿。因为它流经了三个市和五个县(区),我们在治理的时候就在想,如果只治眼前这一点,上游不治下游不治,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就联合了其他市、县(区),共同签订机制,完成了全流域的治理。原来只是治一个水葫芦,现在成了一条江上游、中间、下游全部治理。我们和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形成了长效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晓莹说。
在南宁市良庆区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的卫星数据服务中心,检察官向记者介绍道:“‘南宁一号’卫星每90分钟绕地球飞一圈,每天绕地球飞16圈,一年下来就获取了海量的卫星遥感数据。”
依托于卫星遥感海量数据、区域的地理定位数据和诸如一级饮用水源区、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排放区域图等地理信息矢量数据等,通过上述数据碰撞,卫星遥感技术公司就能够建立特定领域的卫星遥感公益诉讼监督平台。应用平台框定特定区域后,可查看该区域历史的遥感影像数据,从该历史数据中,就有可能发现线索,比如是否存在耕地被占。同时利用光谱特征分析,根据不同成像,可以判断不同植被的情况,比如,是否在农田上种植了桉树,果树等。通过水华分析,可以对河流进行监测,比如是否存在水葫芦泛滥、污水排放等。
“对数字检察的认识,原来更多源于对纸面上的认识,直到真正深入接触卫星遥感技术后,才发现通过‘天眼’可以对公益诉讼办案起那么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我们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现状,‘天眼’一扫,就能轻松发现问题,对办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检察官告诉记者。
为持续巩固办案成效,良庆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八尺江(库)流域进行持续跟进监督,对公益诉讼办案效果进行“回头看”。更重要的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发现新的公益受损线索并为后续办案固定证据,拓展对除了水域之外的农田、山林,甚至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财产等领域的公益保护,让公益保护在“天眼”的俯瞰下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