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五个方面的情况。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振清作主题发布,内蒙古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刘勇、标准化处处长费毅、登记注册局副局长马俊华、质量发展局二级调研员毕力格出席并答记者问。
【资料图】
聚焦利企便民,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
让经营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聚焦如何更好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全力以赴让经营主体安心发展、专心发展、快速发展。
着眼“生得下”,通过在登记注册环节上持续提速度、减流程、缩时间,已经实现企业开办从早期的一个月缩短到目前“一日办结”。在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特别关注个体的难题和困难,提供“管家式”帮扶。截至5月底,全区经营主体达到261.7万户,同比增长7%;今年1-5月,全区新设经营主体18.58万户,同比增长10.9%,平均每天新设经营主体1238户。
着眼“长得大”,经营主体的数量是衡量经济发展活力的因素之一,但是能不能持续经营则是对营商环境的考验,内蒙古市场监管局主动从职能职责和产业发展、经营主体需求出发,及时出台《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便捷市场准入 助力招商引资九条措施》,集成财税、金融、用工、创新等各领域优惠政策,带动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在主题教育中,专门开展了“请进来听诤言、沉下去解难题”活动,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维权保护、作风建设以及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用工招聘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实打实回应,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着眼“活得好”,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将监管与服务有机融合,创新出台了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容缺受理事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四张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既为企业松绑减负、又为企业保驾护航。在主题教育调查研究中,针对部分企业反映信用修复难问题,及时开展了“深化包容审慎信用监管 护航经营主体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信用提升行动,制定了10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实现信用修复“不跑路”、“不见面”、全程网上办理,有效提高办事效率。
聚焦“两个基地”,推动质量服务再提升
在助推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上持续用力
聚焦“五大任务”落实,将落实任务细化为28项具体措施,实行月调度推进机制,重点抓好一批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在服务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上,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节能减排上主动作为,获批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准新建光伏(硅材料)、煤炭、铁合金、环境监测4个自治区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大力推进内蒙古西部煤炭与化工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质量检验中心、自治区风电装备质量检测中心、氢能装备检验研发实验室、硅产业链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中心等8个检测机构建设,为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质量技术基础支撑。
在助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上,紧紧围绕“粮、肉、奶”产业发展,深度参与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奶业振兴等重点任务落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毛绒纤维品质检测与全息数字化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农畜产品标准验证实验室、国家乳制品及肉类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4个检测机构。以“蒙”字标认证为牵引,全力打造绿色高端农畜产品品牌,提升“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品牌影响力,现有获证企业21家,认证产品达到248种,计划年内获证企业达到45家,认证产品达到350种以上,基本覆盖了农畜产品各个种类,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走向全国大市场。
聚焦食品安全,推动监管责任再落实
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始终秉持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理念,把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守住守牢这一底线。
抓好属地包保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落实,从2022年10月开始全面推行属地包保责任制,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包保食品经营主体22万个,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三级责任体系,目前已有9267家大中型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15.8万家生产经营者设立食品安全员,从食品生产源头扎紧“安全阀”。
充分发挥食品抽样检验的监督作用,针对问题易发多发的品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抽检工作,今年全区部署抽检9.49万批次,截至目前已抽检食品合格率达97.31%,相关抽检工作仍在进行中。
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和食品小摊贩“四小”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针对主体数量多、风险高、监管难的问题,组织修订《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开展小作坊、小餐饮专项治理行动,有效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强化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综合治理,严守大型批发交易市场这个食品流通环节的“源头”安全,制定《农批市场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二年计划》,对全区30个大型农批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对食品入场、检验、交易、运输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有效提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聚焦标准制定,推动计量能力再提升
助力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质量技术优势,深入研究、主动作为,积极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火电行业调研和碳汇量计量信息汇总,出台《碳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搭建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全区725家重点用能单位煤、水、电、气、油、热等能源消耗量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对解决碳排放量和碳汇量数据质量不高、提高碳交易市场活跃程度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布《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并在鄂尔多斯产业园建设中正式运用,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改变既有能源系统和传统产业体系,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发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填补了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标准领域的空白,为规范绿色电力核算、评价和认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积极有效开发、生产、使用绿色电力提供了标准化借鉴。
聚焦激励引导,推动创新发展再升级
努力构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新格局
知识产权将企业和产业的创新、研发、制造、营销等有效联结起来,既可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内蒙古市场监管局通过政府推动、金融参与、多方协作等方式,全力引导知识产权由资源向资本、产品转化。
开展专利导航项目建设,专利导航就是为企业提供相关领域、行业、产业的专利基础数据和综合分析,让企业在使用、创造专利的时候目标明确、少走弯路。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发展需要,今年围绕生物材料、数字经济、稀土、风能、羊绒、草业等7大产业部署了10个专利导航项目,建立了2个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平台和动力。
开通知识产权快速审查通道,为了让企业创造的知识产权尽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开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专利预先审查的快速通道、优先通道,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运用的速度和效率。比如,内蒙古晶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从正式申请到最终授权用时仅35天,与一般发明专利授权时间相比大幅缩减90%以上。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企业研发知识产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知识产权,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专门成立了由30家银行、服务机构参加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服务联盟,设立了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累计支持科创企业530余户,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2.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围绕自治区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重点筛选100家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专精特新企业,成立服务小组,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点对点服务;开展第一届内蒙古专利奖评选,对入选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奖励;建设了草业、乳业、稀土、羊绒、沙棘5家自治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5月25日全国首家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内蒙古自治区设立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商标35.14万件、授权发明专利13.79万件,较“十四五”初期有了大幅增长。
下一步,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强化职能整合与系统融合,聚焦市场监管主责,充分发挥贴近经营主体的天然优势、质量服务的技术优势,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释放乘数效应,把大抓发展、加快发展导向鲜明树立起来,以实际行动助力“两件大事”落实。(供稿:内蒙古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