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今年,我们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实现术中自动冲洗样本功能的乳房旋切穿刺针等,短短数月展品已变商品,政府的审批速度可见一斑。我们还将把这款产品带往全球,让‘中国智慧’惠及世界更多患者。”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医疗技术企业,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邓建民如是说。
今天,上海自贸试验区中外企业家交流座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外企业家交流会举办。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启航的地方,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级,主动成为企业的“政府合伙人”,与企业共成长、同发展。这也是保税区域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服务、提升营商环境的一项具体举措。
(资料图)
深耕中国,见证发展
“碧迪医疗深耕中国30年,见证了中国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历程。”邓建民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和获益者,碧迪医疗欣喜地看到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经济呈现强劲韧性、前景充满活力,“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是跨国公司发展壮大无可取代的热土。”
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同来、相辅相成的,是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邓建民介绍,中国是碧迪医疗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作为一家跨国医疗技术企业,《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出台对碧迪医疗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近年来,受益于审评制度改革,碧迪医疗已有多款创新产品通过丰富可靠的境外临床数据在国内获得批准上市。同时得益于更加清晰高效的审评流程,碧迪医疗的创新产品在全球上市后,也能尽快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临床需求。“比如,我们世界首款获得FDA批准即获批、去年正式在中国上市的碧迪医疗Venovo静脉支架,它是蝉联‘医疗器械诺贝尔奖’之盖伦奖提名的创新产品。此外,碧迪医疗还有多款在去年第五届进博会上亮相后,今年已经在华上市造福科研及临床的创新产品。”
碧迪医疗是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医疗器械世界“朋友圈”的一员。据了解,医疗器械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区域凭借在研发、制造、贸易、物流、分拨等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优势以及专业的服务优势,成为了目标市场“消费地”、创新研发“策源地”和产品制造“输出地”。2022年保税区域医疗器械企业已达496家,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额387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额40.3%,美敦力、雅培、强生、西门子、碧迪医疗、罗氏诊断、GE医疗、史赛克、波士顿科学等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中的9家在保税区域投资并开展业务。
“今年是上海自贸区成立10周年,在新起点上,如何怎样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表示,此次举办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中外企业家交流座谈系列活动,正是希望通过深化战略服务,搭建政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交流平台,借助产业内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格局的顶尖人才智慧,准确把握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系统集成制度创新成果,实现政府端的政策、资源、服务与企业端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精准匹配为目标,共同探索谋划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蓝图。
首场交流会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医保局、上海海关、上海市药监局、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长三角分中心、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国家和市区相关产业监管部门、专业机构,以及知名创投机构等共同参加,针对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碰到的瓶颈问题和共性诉求,集聚广泛智慧,共商解决方案。
活动中,16家中外企业家代表上台共同发起倡议,将不断扩大开放融合,协同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探索构建更高水平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全球创新生态。
据悉,目前诸多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保税区域正在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国际医疗器械智造基地建设。聚焦“产业链”打造——推动关键制造环节落地,聚焦“生态圈”构建——推进研发、贸易、基金、孵化等创新生态集聚,聚焦“枢纽地”建设——推动行业龙头和重要功能平台落地,加快推进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打造成为医疗器械产品核心件制造、成品组装、检测维修、新品展示培训的首选地、枢纽地和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