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简讯:智慧农机助力“三夏”生产绿色增收

武汉头条   2023-06-02 18:29:40

智慧农机助力“三夏”生产绿色增收

【来源:长江日报】

涨渡湖街道杨叉河“旱改水”项目的田地中,收割机正在进行最后几块麦田的收割。


(资料图片)

正值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生产关键期,近日,新洲区涨渡湖街道近万亩小麦基本收割完毕,正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将秸秆变废为宝,进行耕田整地。而位于仓埠街的紫薇生态稻田,已经开始有无人机播种水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旱改水”项目 小麦水稻轮作增收

在新洲区涨渡湖街道杨叉河“旱改水”项目小麦收割现场,收割机正在进行最后几块田的收割。金黄的麦田里,一株株麦子颗粒饱满,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农机手熟练操作,一天收割面积可达百亩。

武汉君诺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在杨叉河“旱改水”项目种植小麦500多亩。合作社负责人周催介绍:“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量在800斤左右。从小麦播种到施肥、洒药等,街道农业农村办都帮忙请来专家免费指导,还发放了小麦的防病虫害农药。收割阶段,他们又联系了5台收割机过来帮忙,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小麦颗粒归仓,周催将留下的秸秆用粉碎机打碎,翻进土壤中。周催说:“秸秆还田不仅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而且为耕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巩固和提升了粮食产能。6月份,合作社将在这片田地继续种植水稻。”

新洲区涨渡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杨叉河和马驿湖两地土地碎片化较严重,水利设施薄弱、田间道路不通畅,村民生产成本投入大、收益低。为从源头上帮助当地村民增产增收,涨渡湖街道因地制宜,实施“旱改水”的发展思路,将地势高低不平和产出效益低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产水田;通过引进合作社,将田地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进行水稻和小麦两季轮作种植,每年可亩产1000公斤左右的粮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群众收入。据统计,今年涨渡湖街道近万亩麦田共收割小麦约280万公斤。

无人机精准播种满满“科技范”

在新洲区仓埠街道紫薇生态稻田,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一架无人机在操控人员胡利智的遥控下,缓缓飞到水田上空,有序地将水稻种播撒到水田中。

胡利智介绍,在进行无人机播种前,工作人员需要用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整田”,提前为无人机谷种直播作业做好准备。整田完成后,根据田块设置好无人机飞行路线,调试好各项参数,无人机升空后即可自主飞行,“1分钟就能将1亩田的种子播撒完毕”。

紫薇生态稻田负责人介绍,2021年,随着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公司流转了周边农户的撂荒地,建设紫薇生态稻田高标示范区。去年,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对比,尝试将无人机、智能灌溉等高新科技融入传统农业。相比传统的播种方式,使用无人机播种不仅一次性把种子播种到地里,省去了育苗、移栽、插秧等环节,而且在田间实现精准均匀播种,提升了播种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去年上半年,紫薇生态稻田1000多亩地,抢季节种植的隆两优534精品稻总产量达200万斤。”

据悉,紫薇生态稻田正打造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仓埠水稻示范基地,今年6月起,将有22个种业公司、近40个水稻品种在紫薇生态稻田筹备播种、试验。此外,为让土地更好地发挥效益,紫薇文旅集团计划对生态稻田采用循环种养模式,在稻田中养殖稻虾、稻鱼、稻蛙、稻鳖等水生动物,实现绿色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