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务的宏微观分析:整体审慎与个体分化_世界看热讯

金融界   2023-06-29 08:51:42

本篇报告从宏观经济、微观财务两个角度分析城投平台债务格局。整体而言,平台债务增速收敛,地区分化趋势明显。上市银行角度,政信业务总体审慎度较高,可重点关注区域因素和层级因素的差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宏观视角:地方经济与债务质量评估。

分析城投债务的关键在于分析区域经济的差异。1)区域经济为基础。受转型与疫情影响,地方经济增长分化,投资者聚焦重点是部分西南部和东北部省份平台。2)地方财力为支撑。当期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影响投资者对于平台债务可持续的预期。部分中西部与环渤海地区省份财力对债务覆盖弱于全国,同时受卖地收入影响亦相对较大。

微观视角:地方融资平台经营解构。

通过分析3016家发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近年来的财务数据表现:

1)平台债务增长收敛,结合非发债平台主体占比假设,我们测算2022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规模或在63万亿~67万亿左右,相关债务增速持续放缓至10%左右,在地方政府及其平台总体债务中的占比下降至65%以内;

2)杠杆率仍处上升区间,融资平台整体资产负债率表征的经营杠杆水平由2017年末56.1%,小幅升至2022年末59.8%,其中地市级和区县级平台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幅度更大;

3)经营现状仍以融资功能为主,近三年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和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基本保持在每年5万亿~6万亿左右,而ROA自2017年以来由0.9%左右下降至0.5%左右。

政策方向:化债目标与方向明确。

1)“控新化旧”为中长期政策方向。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此后相关中央政策文件的出台,地方隐性债务“控新化旧”与融资平台经营转型的中长期目标及方向更为明确。

2)今年以来城投债务管理重要性提升。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亦新提出“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

3)多种化债模式正逐步成形。围绕化债资金供给方的差异,目前存在超额收入偿还、地方债置换、平台整合+债务转化、经营性国资偿还、专项贷款对接、银行债务重组等六种常见方式,资金方分别对应地方政府、地方国企、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

银行影响:时间换空间,债务质量有望平稳。

1)行业层面,“时间换空间”的化债思路,有助于银行债务质量平稳运行。特别是地方政府、地方国企、政策性金融机构所主导的各种模式,商业银行更多扮演债务出让方的角色,因而有望成为直接受益方。

2)个体层面,预计上市银行总体融资平台敞口质量可控,关注规模因素与区域因素。其中,全国性银行敞口风险可控;对于部分城投债务占比偏高的地方性银行,建议综合关注地方经济质量与债务下沉程度,经济优质区域的省会城商行质量相对占优。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监管与行业政策的不利变化。

投资策略:银行信用风险预期稳定,关注区域因素和层级因素差异。

上市银行政信业务总体审慎度较高,风险敞口占比偏低,受低资质平台影响相对较小,可重点关注区域因素和层级因素的差异。当前时点,银行个股推荐确定性强的品种,包括:1)业绩增长和估值位置带来的投资回报明确,主要包括未来三年业绩增速确定性强、估值回落至低位的机构重仓银行股;2)个体进入资产质量拐点周期的估值修复。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作者:中信证券研究